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hydea0 2025-08-13 装修禁忌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一部聚焦抗战时期教育界坚守与担当的历史传记电影《坪石先生》将于8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。影片将镜头对准1938年广州沦陷后,中山大学西迁粤北坪石的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程,生动展现了黄际遇、杜定友、卫梓松等30余位教育先贤在战火纷飞中赓续文脉的动人故事。
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《坪石先生》海报

《坪石先生》由甘小二执导,王宏伟监制,陈林侠、甘小二担任编剧,谢君豪、颜秋越、王宏伟、蒋中炜、叶语霏等主演,五条人乐队特别出演。8月12日,电影制片人李竞、导演甘小二、主演颜秋越、蒋中炜等主创人员来沪和现场影迷交流互动。
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山清水秀、风雨飘摇

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电影,《坪石先生》全片没有展现任何正面战场的战争场面,校舍隐匿于天地山水间,风光秀丽却随时面临风雨飘摇,影片以一种静谧平和的方式,同样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。

与传统的抗战题材,主人公总是满腔热血不同,影片中呈现了知识分子在“投笔从戎”和坚持学习之间的摇摆和冷静。“一个教书先生在战争期间可以做的非常有限。”导演甘小二在路演现场透露,自己通过阅读黄先生的日记能够感受到,在当时那个年代,先生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。而黄际遇先生不断告诉学生,读书人有自己的报国路。影片中他的学生钟集,几度想要弃文从军,但最终被老师“押”回了学校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钟集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,后来还当过系主任。
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导演甘小二在拍摄现场

黄际遇精通数学、语言学、音乐等多个领域,参与创办过全国多所高校的数理相关科系。他编写的《初等代数学》《平面几何学》等教材,自上世纪20年代起被全国多所学校采用,成为近半个世纪里中国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读物,几乎所有80年前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人,都曾在他的公式与定理中触摸过数学的逻辑之美。影片中,香港演员谢君豪精准还原了这位学者的多面性:课堂上推导公式时的严谨专注,与学生讨论诗词时的儒雅风趣,同时他还是一位象棋高手,与学生的“隔空对弈”充满想象力与智慧的灵光。

导演甘小二透露,他们最初拿着黄际遇教授的一张珍贵照片,去找一位“尽量跟他长相相近”的演员,最终锁定了谢君豪。谢君豪被这一角色与这段历史深深打动,称黄际遇为“穿长衫的英雄”,不仅愿意倾情出演,更在进组前主动将两鬓头发剃短,以求从外形上更贴近这位传奇学者。
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

谢君豪 饰演 黄际遇

谢君豪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自己对角色的认识:“黄际遇身上有一种岭南文人骨子里的傲气——他们用学术抵抗炮火,用教育重整河山。能饰演这个人物,我感觉是我的荣幸”。为塑造好黄际遇形象,谢君豪苦学骈文,将这位“文理贯通、刚柔并济”的传奇学者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
而片名《坪石先生》讲述的也并非仅仅是主角一人,而是整个中山大学教授群体的群像。杜定友为保护5万册珍贵典籍,不惜以命相搏,艰难南迁;卫梓松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,坚决拒降,最终慨然赴死;音乐家黄友棣于轰炸中奏响《杜鹃花》凝聚人心……在风雨飘零的年代,每个人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,但都在“救亡图存”的路上交汇,共同编织起一部关于抗击外敌、保存文脉的壮阔史诗。正如导演甘小二所言,“拍这部电影不为讲大道理,只想讲讲在炮火连天的那些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了‘守住’的故事。”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连天的日子里,一群书生选择“守住”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